2007年9月22日 星期六

很神奇的圖片~~ 你看看是順時針還是逆時針

001%2Egif.gif

看看是順時針還是逆時針???
每個人看來都是不一樣的
順時針的話,屬於是用右腦較多的類型
逆時針屬於用左腦較多的類型
大部分人的眼裡裡是逆時針方向轉動,但也有人看來是順時針方向轉動的.
順時針的情況,女性比男性多~~
逆時真轉動的,突然變成順時針的話,IQ是160以上!!!
試試吧!~~~~~

2007年9月5日 星期三

貝爾實驗室想要知道的是:傑出的工程師和普通的工程師到底有什麼不同?

有一篇文章 [How to be a Star Engineer],很值得一看,作者 Robert E. Kelley 分析 Bell Lab 的情況,針對以下命題作研究:

貝爾實驗室由全世界最好的大學中聘用了最優秀,最聰明的畢業生,然而, 最後只有少數的人真正發揮他們的潛力而成為卓越的工程師。大部分的新進人員發展成可以穩定地完成任務的執行者,生產力並沒有特別突出,無法幫助貝爾實驗室在提昇AT&T的市場競爭力方面,做出顯著的貢獻。
貝爾實驗室想要知道的是:傑出的工程師和普通的工程師到底有什麼不同?

大家都知道應該要 "Work Smart",而非僅是 "Work Hard",但是該怎麼作呢?

這篇文章給予我們許多提示,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高度參與感與主動性。

[background]
在現今的職場中,資源越來越少,工作的要求卻越來越多。全球化的競爭,購併風氣,企業裁員使得每位員工所承擔的責任越來越重大,而可利用的資源卻比以前少。環顧你的四周,和五年前比較,那位不是比以前工作更努力,工時更長? 誰不是待完成的工作一堆,好多的電話和電子郵件還沒回? 大家都在暗自擔心,如果不能再提高生產力,下一個被裁員的會不會是自己?每個人都聽過:更聰明地工作(work smarter),只是似乎沒人知道那是什麼意思。
[誰主導了成功]
為了要分出表現平平的表現優異的員工的主要差異,我們請教了高階主管,中階主管,工程師,以及其他研究者的看法。由這些結果中,我們累積了45個主管們及工程師們都覺得會影響傑出表現的主要因素。大致上可以分為四大類:
一、認知類的因素:比較高的智商,邏輯推理能力,及創意。
二、個性因素:自信,野心,勇氣,以及是否相信可以控制自己的命運。
三、社交因素:人際關係,領導能力。
四、工作及組織因素:與主管的關係,工作成就感,對於薪資及獎金的態度。
令人困惑的是,經過兩年的研究,我們的資料顯示不論是認知因素,個性因素,社交因素,或是工作及組織因素都無法作為分辨出傑出表現的有效因素。對於上面列的所有傳統因素,無論是單獨或是合併分析,答案都是一樣:無法藉以分辨出普通工程師和傑出工程師。我們用了十幾種比較資料的方式,將電腦分析應用到極限,然而,每次的執行結果都讓我們當時覺得:我們的分析方法一定是有什麼嚴重的錯誤。我們找不到任何一個可以分辨一個人是否會有傑出表現的因素。
[本研究貢獻]
我們研究結果的長期效應是打破了一般人對於傑出表現的迷思。而事實上,在我們之後的研究發現:其他的因素也有其影響力。只是大部分的工程師在進入職場時,早已具有足夠的潛力可以表現得卓越非凡,然而最後卻成就普通。成就傑出表現的原因並不在他們擁有什麼,而在於他們如何應用他們所擁有的特質。傑出表現之謎其實在於如何將他們的天分轉換成生產力:就好像將位能轉換成動能一樣。我們的結論是:傑出的表現是努力得來的,與天份無關。(Stars are made, not born.)
[無生產力員工身上常見的錯誤]
1.沒有採取主動積極的態度. Paper中舉例: 不到實驗室參與工作與幫助同伴.
2.對整個組織重要性不高的方面主動積極. Paper中舉例: 規劃年度野餐、共同出遊或是號召同仁去捐血
[通往傑出之路的方法 - 九個工作策略]
1. 閃亮的軌跡 (Blazing trails)
只有特定的行為才能讓別人覺得你主動積極。主動積極的真正意涵是: 主動追求超過自己職權範圍的更大責任,同時仍然能夠完成自己的主要任務。能夠額外付出心力來幫助其他同事或團隊。然而,在我們的研究中,傑出的工程師都堅信:雖然他們非常期望夠主動積極地做出巨大的貢獻,但日常中的小貢獻,日復一日地累積起來,也可能造成同樣的影響力。傑出的工程師同時也相信,你可以主動做出貢獻的程度會和你的經驗直接相關。
我們發現,對於任何一個有競爭力的專業工作者團隊,新進人員必須展現主動積極的精神。這樣的態度不只會讓主管感到滿意,更重要的是,你的同事和客戶也會因此而欣賞你的表現。同事們期望中的工作夥伴不會將自己侷限在職務說明書中所列舉的任務中。因為他們知道,如果一個新進的人員的工作份量比自己少,自己就要承擔更多的責任。他們需要能夠延伸自己責任範圍的工作夥伴,提供客戶更好的服務,或是更能應付市場的迅速改變。客戶們也會期望他們所接觸的員工具有這些特質。如果一個新進人員沒有辦法滿足這些期望,被歸類為生產力不足的員工,無法對整個團隊做出正面的貢獻。
2.知道該問誰 (Knowing who knows)
一般的員工對於建立人際關係網路的想法僅止於有管道可以得知最新的辦公室八卦與歡樂時光,或者是和獵人頭公司的主管保持聯絡,以便於日後可以進行轉職。
傑出的工程師知道,目前社會資訊過載的程度已經使得很少人具備完成工作所需的所有資訊。他們可能具備50-80%的知識,但是除非有辦法能夠將剩下的部份補起來,否則他們的工作就無法順利完成。事先和各領域的專家建立可靠的雙向聯絡管道,可以藉由彼此的幫助完成手邊的重要任務。建立這個網路的主要的目的,是希望盡可能地降低本身的知識不足以勝任新工作的機會。一般人則比較常得到錯誤的資訊,通常是因為問錯人,或是知道答案的專家並不在他的人際關係網路中。他們可能因而被誤導,或是繼續盲目摸索。
3. 主動的自我管理 (Proactive self-management)
傑出的工程師們知道主動自我管理的真正內涵決不只是時程及計畫管理。這兩項是每個員工都應該做到,而且是公司付錢請他們完成的。傑出的工程師的工作策略在於主動地創造機會,影響工作上的決策,增加團體的利益。
4.掌握全局 (Getting the big picture)
傑出工程師反而時常跳脫自己的角度而以許多不同的觀點來看事情。傑出工程師的觀點是由累積足夠的經驗而發展出來的判斷模式。
5.正確地追隨 (The right kind of followership)
傑出的工程師相信,副手的真義在於專心做出幫助。他們主動而且積極地投入對組織(及主管)的成功有幫助的事,同時,對於該做什麼及如何做,他們可以做出獨立而決定性的判斷。失敗的副手在被動的完成(或未完成)命令之後,會丟下自己的工作同伴或主管,優先執行自己的休閒活動.一個好的追隨者可以主動的和主管充分配合,來達成整個組織的目標,即使他和主管之間的個性及工作文化並不相同。
6. 團隊合作 (Teamwork as joint ownership of a project)
一般的員工所了解的團隊合作是在計畫進行中或是解決問題時和他人合作,並且做好自己的部份。傑出的工程師對團隊合作有更高一層的看法。他們將之視為一連串複雜的技巧,包含了參與設定共有的計畫目標,團隊承諾,工作紀律,時程,處理衝突,及分享團隊成就。
7. 小領導者的領導風格 (Small-l leadership)
傑出的員工則將領導能力視為一種工作策略,運用於自己的專業能力及影響力來說服一群人團結起來,一起完成重要的工作。
8. 精明 (Street smarts)
一般人多半太專注在討人喜歡,以為這樣是在職場中快速升遷的方法。他們要不就是對於辦公室內的政治問題太過關心,要不就是故意裝作完全不在乎。傑出的員工知道何時該避免衝突,何時該不逃避的正面對決。
9. 呈現 (Show and tell)
一般員工認為呈現就是利用炫目的簡報,長篇的備忘錄,或是公開展示自己的成果來吸引管理階層的注意。他們的重心擺在自己的形象以及自己所要傳達的訊息,而不是擺在聽眾。
呈現的重要性是無法迴避的。一位專業人員如果無法有效地以簡報的方式傳達自己的想法給其他的人,在現今的職場中要生存是相當艱苦的。對於大多數的知識工作者而言,這裡討論的重點並不是大型的演說,像比爾蓋茲在超大型的會議中心以最先進的多媒體設備及電腦特效所做的展示。而是針對在公司內部的小型會議室中,對5至20位聽眾所做的簡報。簡報的聽眾多半是同事,上司,或是客戶。而內容多半是技術性的或是與產品相關的議題。
對傑出的專業人員而言,簡報準備的過程比較複雜。我們的研究觀察到呈現的表達方式會逐漸修正,由單純的傳達資訊轉變為對訊息的塑造。傑出的工程師通常精通將訊息傳達給特定的對象,說服聽眾接受所要表達內容,及事先對可能產生的批評做出準備的能力。一般人最常見的錯誤會發生在由單純的資訊傳達,提升到試圖運用這個訊息發揮影響力時。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聽眾的組成已經大不相同了。然而,他們呈現的風格及的結構卻維持和原來一樣。
[成為閃亮的明星]
我們對於我們的生產力提昇計畫做了長期的成效評估。觀察工程師們在學習了這些工作策略之前和之後生產力的差異。參與訓練計畫前後的生產力差異平均值可以達到400%。這個訓練計畫的成功驗證了我們研究的主要發現。傑出的表現是努力得來的,與天份無關。把重心放在正確的事上,而不是無意義的瑣事,有效率的完成工作。

2007年9月3日 星期一

我要在香港退休!

陳君樺  2007-08-29

台、港、星勞退制度大評比同為亞洲國家,台灣勞退基金大部分採定存方式操作,使得報酬率偏低,而香港、新加坡則因可自行挑選基金且每月提撥比例較高而讓退休保障無虞,在恐慌退休基金不夠用的同時,不妨借助他山之石來作為往後的投資學習標的。

差異1:投資方式自由選

如果可以自由選擇,你會想在哪裡退休?」這個問題牽涉層面可廣得很,包含稅率、退休金、社會福利、醫療等等因素都需要全盤考量。

不過,假如我們換個方式問,目前市場上有「台灣勞退新制」、「香港強積金」(MPF)、「新加坡公積金」(CPF)3檔基金,它們的基金績效分別為1.6%、6.99%與4%,身為投資人的你,會選擇買哪一支基金?

答案很明顯,絕對不會是「台灣」,也就是說,假如我們單從「退休制度」的角度來思考「在哪裡退休最有保障」的話,目前,台灣勞退新制的得票率很可能敬陪末座,原因很簡單,因為「根本不夠用」。

當然,只拿「退休金到底夠不夠用?」這個問題來做民調,恐怕會失之偏頗,因此,要追問的問題應該是,「為什麼台灣勞退基金績效如此之差?」與香港、新加坡相比,落差又為何這麼大?

目前,台灣勞退新制所面臨問題就是「明明是確定提撥制的結構,政府卻採用確定給付制的管理思維」。

勞退制度說穿了,就是政府透過立法,強迫雇主與員工儲蓄、存下退休金,以確保員工退休後的生活能有基本保障,減輕在人口結構趨於高齡化後,政府的財政負擔以及老年安養的問題。

就像市場上所發行的眾多基金一樣,由於操盤人的功力不同,不論是在決定投資組合、選擇投資標的、掌握進出時間上也都各不相同,自然造成績效高低有別。台灣與香港、新加坡勞退基金績效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從表面上來看,最直接的原因是資產配置的差異,台灣勞退基金泰半都採取「定存」的方式,報酬率自然低;但若進一步探究,會發現「無法自選」才是台灣勞退基金績效如此低的根本原因。

其實,台灣跟香港、新加坡一樣,都是採取確定提撥制,但台灣的員工卻沒有自由選擇投資方案的權利。

以彈性度最高的香港來說,政府完全不干涉基金的操作,只負責退休金的規畫、監督、查核、處罰與審查,目前香港市場上有40個強積金計畫,318檔基金;接著,再由雇主決定要選擇哪一家金融機構所推出的強積金計畫,最後,則由受雇者從該計畫中所包含的多檔基金中,挑選基金作為自己的投資組合套餐。

即使是政府監管力量強大的新加坡,在1986年之後,也改變之前全由政府操作基金的方式,推出公積金投資計畫(CPFIS),員工可將「普通帳戶」與「特別帳戶」的部分金額用於投資,只要是政府所核備的基金(目前普通帳戶有414檔基金、特別帳戶有128檔基金),甚至連部分股票、債券都可作為投資標的。

台灣的員工呢?很遺憾,沒得選。

為什麼「自選與否」這麼重要?文化大學勞動及人力資源學系助理教授潘世偉認為,政府控管勞退基金到最後一哩,績效只是一灘死水。

台大財金系教授、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邱顯比則形容「目前的勞退新制是政府只做一套衣服,卻要400多萬員工塞進同樣一套衣服裡」。這會出什麼問題呢?一方面是因為當政府設定了保障收益,基金績效就不可能超過保障收益太多,這個現象在四大基金的操作上就已得到證實。

另一方面,每個人對於報酬率的高低都有不同的設定,對於50歲以上、已屆退休年齡的人來說,2%可能就足夠,但對一個25歲、才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來說,投報率過低,就會有退休金不足之風險。

「明明是我的退休金,卻不能自己決定投資組合,還得擔負政府操作績效偏低的風險」,這種不合理的現象,正是台灣勞退基金最令人詬病的問題之一。

差異2:提撥少報酬率低

雖然沒有一個人會認為自己存到足夠的退休金,不過要比較退休金的多寡,「所得替代率」會是一個理想的方式。所得替代率是指,退休後每月所得占退休前每月收入所得的比例,所得替代率越高,代表退休後的每月所得越接近退休前的所得,生活品質自然較好。

根據中華民國退休協會的統計,世界各國目前的所得替代率平均水準約在60%到70%之間,但是行政院勞委會所預估的國人所得替代率卻只有40%左右,不僅意味著國人退休後的每月所得,只有原本工作所得的一半不到,與其他國家相比,更遠低於一般水準。

基本上,所得替代率與兩件事情呈正相關:「每月提撥比例」以及「報酬率」。也就是說,當每月提撥比例越高,或是勞退基金的報酬率越高,所得替代率也就越高,退休後的生活也就越有保障;換句話說,台灣勞退新制的所得替代率這麼低的原因,就是「先天不足(每月提撥比例低),後天又失調(報酬率低)」。

目前,政府只有強制規定雇主每月須提撥6%,員工可自行決定是否提撥,但因為民眾對於政府管理的勞退新制信心不足,在勞退新制開辦2年來,自願提撥比例呈現下滑的走勢,使得目前多數員工的個人帳戶中,只有雇主每月提撥的6%,不僅低於香港的10%(雇主、員工各5%),更遠低於新加坡的34.5%(雇主14.5%、員工20%,員工年齡滿50歲之後,總提撥比例將逐漸下降),這是「先天不足」。

後天失調則是指,就算以政府保證的報酬率約2%來看,仍低於新加坡的2.5%、4%(不同帳戶有不同的保證收益水準),以及香港的6.99%。

因此,在提撥比例與報酬率雙雙偏低的情況下,台灣勞退新制的所得替代率如此之低,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新加坡公積金1955年開辦,香港強積金2000年起實施,台灣勞退新制則在2005年正式推行,如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句話能成立,台灣理當汲取前人經驗,設計更為理想的勞退制度。雖然目前看來,台灣勞退新制還有許多可改善的地方,但與香港、新加坡相比,台灣還是具有優勢。

 

優勢1:架構簡單

看似面面俱到的新加坡公積金制度,新加坡人民卻表示「能懂5成就很了不起了」;因為,制度一改再改,疊床架屋的結果,就是制度繁雜,難以看清全貌。

舉例來說,一名新加坡員工從加入公積金到退休後,可能擁有5、6個以上的帳戶,每個帳戶的用途、可用於投資之比重、最低餘額的規定都不盡相同;再加上新加坡政府隨時都會公布新的規定,一般民眾大多只能接受,沒有太多與政府商討的空間,使得新加坡的公積金制度架構繁複、規畫細密、計算精準,但是「太複雜了」!

台灣由於已有全民健保制度,因此勞退新制不需要像新加坡那樣,必須將醫療保健納入考量,只需緊扣「退休」二字即可。

優勢2:收費平台完善

香港強積金雖然獲利表現佳,卻必須支付2-3%的管理費,更因為不同金融機構所開立的帳戶無法互通,而衍生個人帳戶過多、管理不便的問題,幾乎每換一次工作,就得重新開設一個新的帳戶,不僅資金分散難管理,更平添不少管理費用。

淡江大學保險學系副教授繆震宇則指出,台灣目前勞退基金統一由勞保局保管,收費平台完善,即使未來開放自選,也只需建立好的「投資平台」即可運作。

就像圍城一樣,外面的人想進來,裡面的人想出去。沒有一個制度能臻完美,新加坡人抱怨公積金制度太複雜,香港人羨慕台灣與新加坡有醫療保健制度,台灣人則擔憂退休老本縮水,老年生活堪虞;看來,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退休基金管理方式,確實不太容易。

 

何謂確定提撥制?

台灣的勞退舊制屬於確定給付制,退休金最終給付責任在雇主身上,因此,要採用何種投資組合的決定權,掌握在雇主手上,員工只要在該企業的工作年資滿25年以上,退休後就可領到一筆退休金。「確定提撥制」則是由政府明定了雇主、員工每月所應提撥的比例,按月撥款至員工的個人帳戶中,由於最終所能拿到的退休金額無法事前確定,退休金的變動風險得由員工來承擔;因此,理論上投資組合應該也是由員工來選擇才對,這樣才符合「誰承受風險,誰就決定投資組合」的原則。

善用旅遊平安險 降低意外損失

 

鄭國強  2007-08-29

別讓華航火燒機 燒掉你的錢這次華航歷劫歸來的旅客,在慶幸能全身而退後,接著就得面對善後問題,事實上,行李賠償、醫藥費,甚至是行程延誤,旅行平安險都有賠償,本文就要告訴你怎麼善用刷卡的保險附約,以及申請理賠須注意的事項。

華航在那霸的飛機爆炸事件,震驚了海內外所有電視機前的觀眾,在班機上乘客則是感謝老天眷顧的逃過了一劫,但回到台灣之前,還有麻煩的事情要解決,例如行李全燒成灰燼,將沒有衣服可換、隱形眼鏡無法換洗、應按時吃的藥也沒了,飛抵桃園,每個人狼狽地提著塑膠袋走進了機場大廳,最後華航決定不論行李大小,最多僅理賠2萬元,很多人的反應是:虧大了!

行李搞丟免抓狂

據統計,旅行途中發生行李被搞丟的機率,比飛機失事的機率還高,著名歌手張惠妹就曾因搞丟心愛的百萬麥克風「小白」,而公開在電視上說「以後拒搭長榮。」由此可知,行李遺失對出外旅客而言,真的很容易讓人「抓狂」。

事實上,如果你用對信用卡刷機票或者8成以上旅費,就附有旅行不便險在內,保障的內容通常涵蓋飛機誤點、行李延誤或者遺失、行程取消,有些信用卡還有意想不到的保障,例如劫機補償險,每日就可領新台幣5000元。

國泰產險營業企畫部經理陳謹洲表示,以這次華航班機爆炸事件來說,保險公司通常會以行李遺失來處理。若比較各家銀行旅行卡(見表),最高賠償金額都在3萬元上下,如果是行李延誤和班機延誤,賠償金額都在1萬元左右。出國旅客若覺得這個保障額度不夠,在機場都有產險公司的櫃檯,可另外再加保。

陳謹洲說,當確定行李延誤發生地點不在原出發地或居住地,並且在搭乘班機抵達目的地6小時後仍未領得隨行行李,就可認定為行李延誤,而一般信用卡中的保障,對於行李延誤期間超過24小時就被視為行李遺失,賠償上限就多了2萬元。另外,申請行李延誤理賠,對於因領取行李,而自住宿地點往返機場間的交通費,也可以申請理賠。

當真的發生行李遺失時,怎麼辦?有5年導遊工作經驗的林士懿說,在機場一遇到行李遺失、延誤或者班機延誤等事件,馬上向你的領隊提出代為向機場申請開立證明的要求。如果是要去一些治安不太好的地區,如部分東歐、東南亞國家,那麼務必要有行李遺失的保障,尤其是一些自助旅行的遊客。

保留購物收據及診斷證明

可是,不同保險公司對於理賠額度的認定有彈性空間存在,當遺失行李價值超過原刷卡所附保障金額上限時候,很容易引起糾紛。

林士懿在2年前也遇到一次行李遺失,但是理賠的過程讓他感到很不滿,保險公司要他提出行李清單以外,還要出示各項物品的價值證明,例如購買當時的發票或收據,「害我翻箱倒櫃了好幾天!」林士懿抱怨說。他並提醒出國旅客,如果有帶貴重物品出國,例如為了去滑雪買的上萬元雪衣、筆記型電腦,請記得將購買時的收據或發票留下,以減少理賠的紛爭。

除了行李遺失,在海外生病也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台壽保表示,根據壽險業的調查,每年7月到9月是意外傷害險、醫療險理賠旺季。其中,暑假意外事故以車禍、溺水、意外墜落為排名前3名,所以也是意外傷害險、醫療險等兩種理賠進入高峰的3個月。

林太太在去年和家人到日本大阪去旅行,那天3歲的兒子原只是身體微燙,誰知道一離開大阪到了較偏遠的富山市,就發起高燒來了。林太太心想,本打算上立山黑部去的,若是一直不能退燒,那行程就得取消了,於是帶著小孩前往當地的醫院。

一開始醫生看到小孩子就說:「待就部?」(「沒問題」的日語發音)經過一番比手畫腳,還是讓日本醫生明白了兒子的情況,診斷後順利開出處方藥,花費1萬日圓左右,並且可以要求醫生開立日文或者英文的診斷證明,林太太選擇了英文的診斷證明,他曾聽友人提起,有了診斷證明,才能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

對於海外的受傷醫療,保險公司將其分成兩種不同情況,陳謹洲表示,在旅行期間如發生車禍、玩水上活動摔傷等外力因素所導致醫藥費支出,這部分屬於意外醫療險保障。

還有旅途中碰到生病,如遇到盲腸炎發作、發高燒、拉肚子等,這部分則屬於「海外突發疾病住院醫療險」保障範圍。上述的林太太經驗,即屬於突發疾病險的保障,而這部分也只有壽險公司的旅平險有包括此項附約,刷信用卡和產險公司產品中都不會有此保障。

海外就醫留單據 健保也給付

在理賠的部分,南山人壽理賠部經理李淑娟指出,只要受保人能提供就醫費用單據以及醫師開立的診斷證明,就可以申請理賠。她還以自己的經驗提醒民眾,特別是到一些衛生條件比較差的非洲、東南亞等國家,有「海外突發疾病住院醫療險」就可提供較好的保障。而一般人比較不清楚的是,原來全民健保也有海外就醫費用的申請,投保人一樣提出是海外就醫診斷證明以及醫療單據即可,但有金額上限,以健保局公布最新之「在國外或大陸地區自墊醫療費用核退上限」資料顯示,急診每次則可申請2468元,住院每日為6528元。

 

加買突發疾病住院醫療險

以信用卡刷旅費來說,新光銀行的日亞航聯名卡、國泰世華白金卡及中國信託的商務卡都附有100萬元的傷害醫療險,以及附有1000萬的海外全程意外險,但各家信用卡均未附加突發疾病險,這也是出國旅客最常向壽險公司加保的部分。

當然,情況比較嚴重時,例如死亡或者全殘,就不是100萬的醫療險可以保障得到的,這時旅行平安險才會發揮功能,以信用卡之白金卡等級為例,以中國信託商旅卡的5000萬元理賠為所有卡別中最高者,其餘皆在2000萬至3000萬元不等,不需另付保費,但保障金額也有上限。

此外,在機場也可常看到旅客向壽險公司櫃檯另外加買旅行平安險,其保費因投保人年齡、性別及旅遊地區、旅遊天數而有所不同,而保障期間最短1天、最長180天。但是14歲以下以及65歲以上保戶在保額上都有上限,若為產險公司產品,每家保險公司保障額度一單位都在1000萬元以下,平均大概200至300萬元。

林士懿也建議,為了較完整的保障,通常刷卡買機票後,視要前往的地區,至少再向壽險公司買個突發疾病住院醫療險,讓心裡更多一分安全感。

在你生命中是廚師還是老和尚


 從前在山中的廟裡,有一個小和尚被要求去買食用油。
  在離開前,廟裡的廚師交給他一個大碗,並嚴厲地警告: 「你一定要小心,我們最近財務狀況不是很理想,你絕對不可以把油灑出來。」
  小和尚答應後就下山到城裡,到廚師指定的店裡買油。
  在上山回廟的路上,他想到廚師兇惡的表情及嚴重的告誡,愈想愈覺得緊張。
  小和尚小心翼翼地端著裝滿油的大碗,一步步地走在山路上,絲毫不敢左顧右盼。
  很不幸的是,他在快到廟門口裡時,由於沒有向前看路,結果踩到了一個洞。
  雖然沒有摔跤,可是卻灑掉三分之一的油。
  小和尚非常懊惱,而且緊張到手都開始發抖,無法把碗端穩。
  終於回到廟裡時,碗中的油就只剩一半了。
  廚師拿到裝油的碗時,當然非常生氣,他指著小和尚大罵: 「你這個笨蛋!我不是說要小心嗎?為什麼還是浪費這麼多油,真是氣死我了!」
  小和尚聽了很難過,開始掉眼淚。
  另外一位老和尚聽到了,就跑來問是怎麼一回事。
  了解以後,他就去安撫廚師的情緒,並私下對小和尚說:「我再派你去買一次油。
  這次我要你在回來的途中,多觀察你看到的人事物,並且需要跟我做一個報告。」
  小和尚想要推卸這個任務,強調自己油都端不好,根本不可能既要端油, 還要看風景、作報告。
  不過在老和尚的堅持下,他只有勉強上路了。
  在回來的途中,小和尚發現其實山路上的風景真是美。
  遠方看得到雄偉的山峰,又有農夫在梯田上耕種。
  走不久,又看到一群小孩子在路邊的空地上玩得很開心,而且還有兩位老先生在下棋。
  這樣走看風景的情形下,不知不覺就回到廟裡了。
  當小和尚把油交給廚師時,發現碗裡的油,裝的滿滿的,一點都沒有損失。
  其實,我們想比較快樂的過日子,也可以採納位老和尚的建議。
與其天天在乎自己的成績和物質利益,不如每天努力在上學、工作,
    或生活中,享受每一次經驗的過程,並從中學習成長。

一位真正懂得從生活經驗中找到人生樂趣的人,才不會覺得自己的日子充滿壓力及憂慮。
  我想,這也是活得更積極,更樂觀的人生法寶吧。
因為 在乎,反而越會對他產生誤會,
  因為在乎,犯了錯反而越不能原諒他,
  因為在乎,反而對他會越不客氣,                            

  因為在乎,反而越會裝做不在乎

  人就是這麼奇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