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說法是「台灣的藥費支出佔健康支出的22.4%,比世界其他國家都高,所以台灣醫師開了太多藥」。這張圖片會告訴大家,那是錯誤的解讀。
從每個人所花的藥費可以看到,其他國家所花的錢多在台灣的兩倍以上,只有紐西蘭、韓國和台灣接近,但還是比台灣高。
遇到這種國際比較,會不會很想看看換算 PPP 之後的結果? 我幫大家換算好了,用購買力平價的角度看來,只有美國、希臘、德國、瑞典、日本花的錢比台灣多。
但等等,藥品用購買力平價來看是怎麼回事? 購買力平價指的是可以買多少國內自己所生產的東西,像是漢堡、白米、衣服等生活必需品,藥品可是流通國際的商品,健保局砍價砍到七、八折還可以,如果健保局去跟國際大藥廠說:「我們台灣物價比較低喔,只有歐洲的1/3,麻煩你藥品打三折再賣我」,你覺得他藥是要賣台灣還是拿去賣其他國家?
台灣藥費支出佔健康支出比例高的原因,根本是
1. GDP 比別國少 (比較窮)
2. 健康支出占GDP 的比例比别國少 (因為窮所以花不起)
3. 因為醫師人力便宜、護理人力便宜,是可以壓縮的,只有藥品的支出是無法壓縮的,所以藥品的支出就占健康支出 22.4%的比例。
這個比例,反映的是台灣廉價的勞力,而不是台灣醫師比別國醫師愛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