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15日 星期日

新乘車運動

商業周刊

 

新乘車運動

本篇文章摘自:商業周刊第 1015 期
作者:游惠玲

使用公共運輸,讓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更多了。

你知道嗎?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所使用的燃料,只有汽車銷耗量的一半。一起來搭車吧!捷運、公車、火車,除了讓我們無「車」無束外,更讓我們輕輕鬆鬆就能做環保、愛地球。

一百六十八元坐一趟計程車就花掉了,竟然有人只花一百六十八元車錢,就遊遍台北市南北!
城市新玩法

沒錯,只要懂得利用悠遊卡「乘車八折」與「轉乘公車優惠」。公車迷陳右錚建議,早上先從台北車站搭新店線,到新店站的碧潭划船(車資二十四元);再到景美站轉公車六六六或六六○,去深坑品嘗豆腐(車資二十三元);隨後搭公車六六六或六六○連結捷運木柵線,從木柵站到忠孝復興站逛街(車資二十五元);之後轉乘淡水線,到圓山站參觀市立美術館(車資二十元);傍晚抵達淡水,看夕陽、嘗小吃(車資三十六元);夜裡再從劍潭站轉美麗華接駁公車到美麗華搭摩天輪,欣賞北市夜景,最後再搭二四七、二八七回到出發點台北車站(車資四十元)。
吃喝玩樂兼備,不塞車,又不需擔心找不到停車位。
使用公共運輸,讓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更多了。週末在前往「動物園」的捷運車廂上,原本互不相識的家長與小朋友,因為開心的氣氛而互相寒暄;在公車上,我們會被詢問:「是下一站下車嗎?」看到需要座位的人,我們會起身讓座。就連搭火車,區間車車廂內面對面的座位設計,也讓彼此眼神接觸的機會變多了。
外交部政務次長楊子葆就是個超級大眾交通工具迷,他讓自己從煩人工作中抽離的好方法,是抽空搭一趟捷運。楊子葆認為,有便捷的大眾運輸,一座城市才有未來。
「興建公車專用道,目的之一就是要懲罰那些自私、不願意搭大眾交通工具的人。」楊子葆說,公車專用道的興建會占據原本小客車使用的車道,讓城市的擁擠度變高,目的就是要讓小汽車駕駛人自行比較開車的優劣。
世界新趨勢
不僅台灣如此,鼓勵市民多使用大眾運輸,也早已是世界趨勢。巴黎地鐵已有百年以上的歷史,近年來,巴黎市區更規畫出長達一百二十公里的公車及自行車共用專用道,另外也拓展出長達四十公里的公車專用道,鼓勵大家多多搭乘公車。 (未完)

<詳細內文請看紙本雜誌>

看更多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