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23日 星期一

[天下雜誌]林信義:最壞的時機,才對台灣最有利

http://www.cw.com.tw/article/relative/relative_article.jsp?page=1&AID=2974




林信義:最壞的時機,才對台灣最有利
2007.04.11/ 第369期

有一次演講的時候,我開玩笑說台灣人很厲害,把很多過去非常貴的東西做的很便宜,台灣人真的是化神奇為腐朽。美國人則是化腐朽為神奇,你看看麥當勞是什麼?那本來是在美國高速公路上賣給工人吃的漢堡啊!現在拿到台灣來,大家非常喜愛,因為那賣的是一個美國形象。

台灣過去的優勢是快速量產,未來要做到全球系統的整合,要有嶄新的產品、服務和品牌概念,從這些地方努力才會有錢賺。

回想一九八五到二○○○年,是台灣非常穩定成長的十五年。企業穩定地擴廠,培養人才,台灣從開發中國家變成已開發國家,但台灣和新加坡、南韓一樣,在已開發國家中都屬於二軍。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和德國算是一軍。

台灣的腳步要加快
現在台灣面臨到前有強者,後有追兵,追兵就是中國、印度和越南這些開發中國家。台灣做的產品,以前比後面的追兵品質好五%到一○%,顧客也願意多付五%到一○%買台灣做的產品。但是曾幾何時,那些離我們有一段距離的國家,轉頭一看就緊追在後。台灣的東西也許一樣還是品質好五%到一○%,但是他們做出來的東西,比台灣便宜三成。

今天我們看到台灣的關廠、失業,這是一個果,你必須回到他的因。這個「因」是台灣有一部份的產業失去了競爭力。在過去穩定成長的十五年,台灣產業的危機感不足,轉型升級太慢,所以台灣的腳步要加快。

現在台灣的競爭力變得不好,所以大家就覺得好像沒有什麼前途。我認為那是一個負面思考,最壞的時機才對台灣最有利。因為環境已經變得嚴苛,整個競爭門檻變高,競爭者已經不多了。如果還是像過去一樣好做的話,大家都跳進來做,就是一個紅海。但現在誰能對應如此嚴苛的環境,反而寥寥無幾。這樣的情況下,大家才會有合理的利潤。

就拿紡織業來看,現在紡織品有抗紫外線、排汗的功能,你說它還是傳統產業嗎?那麼電腦呢?也許三年前你會說它是高科技產業,但現在這個行業的獲利率在保三、保四了。

換句話說,只要運用創新的思維和方法,不斷投入知識去升級轉型,他就是高科技產業。反之,如果只是想要維持傳統的思維和經營手法,不求進步,那才叫做傳統產業,跟產品是無關的。所以不管是傳統或是高科技業,都要轉型變成創新產業。

有許多企業資源都差不多,但為什麼好壞立判?完全就是整合力和執行力的差別。再好的策略也是要靠組織來把策略執行成功,策略沒有成功,那麼策略是假的。執行力和整合力是輸贏的關鍵,所以都是人的問題。廠房、技術都可以買的到,只有人不可以買,所以人還是關鍵。

沒有留言: